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
Introductory Sociology 
開課學期
108-1 
授課對象
公共衛生學系  
授課教師
吳嘉苓 
課號
Soc1027 
課程識別碼
305 10110 
班次
03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共201 
備註
必修系所不得兼通識A5*。社工、物治、公衛。
總人數上限:100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81Soc1027_03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社會學思考本身是一股力量,一股反固定化的力量。它本身打破了一成不變的壓迫感,恢復了世界的彈性;它顯示世界面貌大可以和今天不同。
Zygmunt Bauman,Thinking Sociologically 2002: 19

好友相聚卻各自滑手機,這是什麼樣的社會關係?為什麼有些違法行為還譽為「智慧犯罪」,有些合法行為卻可能受千夫所指?職業很分貴賤,這是如何形成的?紐約伸展台上的時尚高跟鞋,如何跟西伯利亞的農家有關?台灣的「奇蹟背後」,為什麼有些人得以致富,有些人卻因而致病?為什麼我們棒球比賽時很討厭韓國,可是打開電視都是韓劇?學校的空間配置,也會造成競爭人格養成?SOP到底是增加效率,還是讓人疏離?為什麼一個以機會均等而著稱的國家,會變成1%所有、1%所治、1%所享?原住民的另類經濟模式,如何可以成為真實烏托邦?親密關係也有民主化,要如何實踐?社會學引領我們瞭解這些不同層面的社會生活;社會學對於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,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連,提出了探索的方法。社會學也強調實踐;如同引文所述,社會學思考提供我們改造世界的角度、靈感與方法。
 

課程目標
在這門社會學的導論課中,我們將以「文化、規範與社會控制」、「社會結構與不平等」、「社會體制及其改造」三大單元,介紹社會學的思考方式以及重要概念。這門課特別著重結合學理與社會觀察,讓學生藉由社會學的觀點以瞭解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關係,並習得更敏銳瞭解社會的方法。這門課也強調「台灣味」,也並重各國案例,期能藉由閱讀與討論台灣本土與國際上的社會現象,來學習社會學、解讀社會萬象並思索改革之路。 
課程要求
本堂課獲得台大校方提升教學品質計畫的補助,配置五名碩士班助教,密切帶領同學進行課程討論。本堂課的上課方式,很重視同學們積極地參與,主動進行思辨與與討論,並逐漸進入進行社會學研究的學習。參考Sherry Turkle的理念,上課時間(演講課與討論課)禁止使用筆電、手機等行動上網科技,請以手寫筆記,PPT等上課內容課後會放在ceiba課程網站。有關Sherry Turkle的理念,上課將討論她的最新著作《重新與人對話》,並請參考她的短講「有連線,卻孤單」:https://www.ted.com/talks/sherry_turkle_alone_together?language=zh-tw

這門課的評分方式為:
(1) 課堂參與(包括一般課程與討論課)20%;評估包括投入程度、團隊合作、以及運用社會學的能力等等綜合能力表現。討論課請假時,需要跟助教辦理。討論課若超過三次以上缺席,除非有特別理由,這部分的評分將以零分計算。
(2)個人作業與團體報告70%:共三次作業,分別為20%、20%、30%。每次作業請於上課前一天中午以前,上傳到ceiba網站上。遲交一天成績降一個等第,兩天降兩個等第,以此類推。上課當天請攜帶作業的紙本,以便討論課討論。評分時將以資料的豐富性以及對社會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作為依據。非常建議搭配課堂演講的內容,以及指定閱讀教材來進行個人作業的寫作。
(3)社會學書介10%: 請將我們課堂上選讀與推薦的專書,選一本寫成500字以上的書介,放在臉書或其他社群網站上,跟朋友討論此書,並在po文一週內,認真回答臉友們的的問題。請將書介,以及與臉友們的互動(個資請匿名),做成pdf檔,放在ceiba網站上。全學期都可以進行,在2020/1/3之前完成。若想撰寫課程大綱以外的社會學專書,須經過老師或助教的同意。《見樹又見林》為基礎教科書,不在書介書單之列。
(4)加分:書介第二本,依內容品質,學期總成績加1-3分。
(5)自己的作業(包括上課討論單)自己作。避免一魚兩吃(以之前的作品或其他堂課的作業直接拿來繳交)。請注意要恰當引用資料與文獻,如有抄襲或請他人代工的情況,皆以零分計算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週三15:00-17:00 
指定閱讀
在課程教材方面,這門課將倚重《見樹又見林: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、實踐與允諾》(Forest and the Trees: Sociology as Life, Practice and Practice,Allan Johnson著,成令方、林鶴玲、吳嘉苓譯,2001年群學出版)以及其他選讀文章,來介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。請親自到唐山書局購買(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地下室一樓,電話:02-2363-3072),並順道參訪台大附近的獨立書店群。其他部分的閱讀則製作成讀本,請至承品影印購買(電話:2739-6871、2739-6872地址:台北市辛亥路二段157號)。討論課與作業均需要根據閱讀教材來進行,因此請事先閱讀指定閱讀資料。 
參考書目
請見每週閱讀教材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參與(包括一般課程與討論課) 
20% 
評估包括投入程度、團隊合作、以及運用社會學的能力等等綜合能力表現。討論課請假時,需要跟助教辦理。討論課若超過三次以上缺席,除非有特別理由,這部分的評分將以零分計算。 
2. 
個人作業與團體報告 
70% 
共三次作業,分別為20%、20%、30%。每次作業請於上課前一天中午以前,上傳到ceiba網站上。遲交一天成績降一個等第,兩天降兩個等第,以此類推。上課當天請攜帶作業的紙本,以便討論課討論。評分時將以資料的豐富性以及對社會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作為依據。非常建議搭配課堂演講的內容,以及指定閱讀教材來進行個人作業的寫作。 
3. 
社會學書介 
10% 
請將我們課堂上選讀與推薦的專書,選一本寫成500字以上的書介,放在臉書或其他社群網站上,跟朋友討論此書,並在po文一週內,認真回答臉友們的的問題。請將書介,以及與臉友們的互動(個資請匿名),做成pdf檔,放在ceiba網站上。全學期都可以進行,在2020/1/3之前完成。若想撰寫課程大綱以外的社會學專書,須經過老師或助教的同意。《見樹又見林》為基礎教科書,不在書介書單之列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3  中秋節 
第2週
9/20  W2 (9/20) 課程介紹&導論:社會學的想像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一章,「森林、樹群、還有那件事」。
Turkle, Sherry. 2018[2015].《重新與人對話》(洪慧芳譯)。台北:時報出版。(閱讀「第
一部:對話主張」)
 
第3週
9/27  主題一:文化、規範與社會控制
W3(9/27)文化、差異與霸權
《見樹又見林》,第二章,「文化—符號、觀念和生活種種」
陳冠中,2007,《我們這一代香港人》。香港:牛津大學出版社。(閱讀頁3-25)。
藍佩嘉,2019,《拼教養:全球化、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的童年》。台北:春山。(閱讀「第
一章:當代父母為何如此焦慮?」、「結論:不安的親職」)
討論課活動:我的名字與拚教養

 
第4週
10/04  W4 (10/4)常模與社會控制
夏傳位,2008,「掀開卡債族的面紗」,頁39-70於《塑膠鴉片》。台北:行人。
Bonnewitz, Patrice. 2002. 「社會再生產:學校的角色」,頁144-166於《布赫迪厄社
會學的第一課》(林志明、尉遲秀譯)。台北:麥田。
陳政亮,2015/12/22,「競爭人格的養成」,出自「巷仔口社會學」部落格(http://twstreetcorner.org/2015/12/22/chenjengliang/)
討論課活動:分享「作業一:我的中學時代」,分組「我們所創立的中學」 
第5週
10/11  國慶日連假 
第6週
10/18  全球化與文化變遷
觀看、討論紀錄片「我愛高跟鞋」(14:20—16:00 在201大教室)(2010年,賀照緹導演,57分鐘,公視出版)
討論課活動(16:10-17:20,在各組小教室):全球化與文化變遷
分組報告(我們所創立的中學)「招生說明會」(10頁PPT) 
第7週
10/25  主題二:社會結構與不平等
W7 (10/25) 科層組織、勞動與生活機會
Ritzer, George. 2002[1993]. 「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: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」,
頁42-72於《社會的麥當勞化》(林祐聖、葉欣怡譯)。
《見樹又見林》第三章,「社會生活的結構」
討論課活動:觀看、討論短片「窮富翁大作戰II—田北辰」,此討論如何了解一個人的勞動處境。助教進行作業二的分組,小組討論可能訪談的人選,並且分配資料搜集的分工,以及其他準備工作。 
第8週
11/01  W8(11/1)不平等與社會問題
李雪莉、簡永達. 2018. 《廢墟少年》。台北:衛城。(閱讀頁6-50)
Wilkinson, Richard & Kate Pickett. 2019[2018]. 「第二章:貧富差距、他人評價的焦慮
與精神疾病」,頁59-89於《收入不平等:為何他人過得越好,我們越焦慮?》。台北:時報出版。
討論課活動:規劃作業II:勞動調查。小組在討論課前確認訪談對象、搜集初步的檔案資料,並上台簡單報告訪談計畫。在討論課下課前準備好訪談大綱,11/4中午以前,將修正後的訪談大綱寄給助教確認。 
第9週
11/08  不平等的機制與改革:政治經濟學的觀點
Wilkinson, Richard & Kate Pickett. 2019[2010]. 「第十六章:打造未來」,頁273-313於
《社會不平等:為何國家越富裕,社會問題越多?》。台北:時報出版。
陳東升,2017,「另類經濟模式的比較與探討」,頁572-605,於《未竟的奇蹟》(李
宗榮、林宗弘主編)。台北:中研院社會所。
討論課活動:規劃作業II:勞動調查(分析調查結果) 
第10週
11/15  校慶 
第11週
11/22  主題三:社會體制及其改造
W11 (11/22)權力、政治體系與公民社會
范雲,2012,「『台灣共識』如何可能?一個來自公民社會的觀點」,頁233-251於《文
明的呼喚:尋找兩岸和平的路》(徐斯儉、曾國祥編)。台北:左岸。
林國明,2014,「全民健保的道德共同體」,頁300-319於《秩序繽紛的年代》。
台北:左岸。
Erik Olin Wright. 2015[2010]. 「真實烏托邦(一):社會賦權與國家」,頁209-254
於《真實烏托邦》(黃克先譯)。台北:群學。
討論課活動:分享作業二的「勞動調查」 
第12週
11/29  W12(11/29)情慾與親密關係
陳美華,2018,「重建親密領域:複數的性、關係與家庭構成」,頁1-26於《慾望性
公民: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》。台北:巨流。
周華山,2001,「非獨佔式情慾論述」,頁168-185於《無父無夫的國度?》。香港同
志研究社。
社會現場:觀看紀錄片「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」(2001年,周華山導演) 
第13週
12/06  W13(12/6)環境與風險社會
見樹又見林,第四章「人口與人類生態學」。
Winner, Langdon. 2004[1986]. 「技術物有政治性嗎?」(方俊育、林崇熙譯,林崇熙
校訂、導讀),頁123-150於《科技渴望社會》(吳嘉苓、雷祥麟、傅大為編)。台北:群學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作業三社會學觀察與桌遊(分組) 
第14週
12/13  W14 (12/13) 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
小熊英二,2015[2012],「如何改變社會」,頁328-381於《如何改變社會:反抗運動
的實踐與創造》。台北:時報。
張恆豪、游鯉綺、許朝富. 2018. 「行無礙的倡議:障礙者的網路動員與現身」,頁
365-388於《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策效應:2000-2018》(蕭新煌、官有垣、王
舒芸主編)。台北:巨流。
討論課活動:討論作業三社會學觀察與桌遊(初步設計) 
第15週
12/20  期末報告準備 
第16週
12/27  期末報告發表 
第17週
1/03  W17 (1/3) 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
見樹又見林,第六章「實踐社會學、思索未來」。